IP電話的三種傳輸方式
IP電話以IP分組交換網絡為傳輸平臺,利用電話網關服務器之類的設備將電話語普數字化,將數據壓縮后按IP等相關協議打包成數據包,通過IP網絡傳輸到目的地;目的地收到這一串數據包后,將數據重組,經過解碼解壓處理后再還原成聲音,從而實現互聯網上的語音通信。即IP電話系統把普通電話的模擬信號轉換成計算機可聯人因特網傳送的IP數據包,同時也將收到的IP數據包轉換成聲音的模擬電信號。經過IP電話系統的轉換及壓縮處理,每個普通電話傳輸速率占用8 ~11kbit/s,與普通電信網同樣使用傳輸速率為 64 kbit/s時,支持的IP電話路數是原來的5 ~8倍。IP電話的實現方法包括以下三種方式。
(1)PC-to- PC:是IP電話初期的實現方式,要求通話雙方的計算機必須都登錄到網絡并運行網絡電話軟件。由于該方式的操作比較復雜,所以不適合作為電話服務推廣;
(2)PC-to-Phone:主叫方使用的計算機必須登錄到網絡,被叫方使用普通電話機。通話時,主叫方登錄到與對方電話網相連的網關服務器。主叫方的呼叫信號通過因特網到達服務器后自動轉接到被叫方的電話機上,建立鏈路后雙方即可正常通話。
(3)Phone-to-Phone:通話雙方都利用IP電話網關服務器使用普通電話機進行通話。網關服務器一端與因特網相連,另一端與公共交換電話網PSTN相連,用戶通過撥打接入號碼即可連接到服務器,經過身份驗證后即可直接輸人對方電話號碼。服務器收到被叫號碼后,通過因特網與被叫方的IP電話網關服務器建立連接,對方服務器收到呼叫后即可接通被叫用戶的電話。
可見,IP電話的基本架構是將語音、傳真模擬信號,通過電話機、傳真機或PBX(電話交換系統)傳至語音網關。因為其構架于Internet之上,所以成本遠低于PSTN ,但其通信質量卻不盡如人意,還沒達到現有電話的水平。IP電話通話過程中可能出現語音畸變和頻繁斷話的現象,這是由于IP電話和PSTN電話之間存在的技術上差異所引起的,二者交換結構存在一定差異:PSTN使用靜態交換技術,即PSTN電話是在電路交換網絡上進行的,通話前建立連接來分配一個固定的帶寬,因此通話質量有保證;IP電話使用分組交換與動態路由技術,使用IP電話時,用戶輸入的電話號碼轉發到位于專用小型交換機PX和TCP/IP網絡之間最近的IP電話網關,IP電話網關查找通過因特網到達被呼叫號碼的路徑,隨后建立呼叫;IP電話網關把聲音數據裝配成IP信息包,按照TCP/IP網絡上查找到的路徑把IP信息包發送出去。對方的IP電話網關接收到該IP信息包后,把信息包還原成原來的聲音數據,并通過PX轉發給被呼叫方。IP電話的傳輸過程包括下列幾個階段:
①聲音轉換成數字信號,生成編碼樣本。
②組幀,并拷貝到緩沖存儲器。
③壓縮編碼,算法可以是H.323中推薦的任何一種。
④成包。
⑤傳包,解碼,寫入緩沖器。
⑥將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聲音。